1166、 这块布上没有血迹-《敌谍一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秦雅丽听到他这句话,开始愣了一下,似乎没明白。但很快,她猛地挺直了身体,那么惊愕,甚至有点恐惧地看着桂龙海,仿佛不认识他了!

    “秦小姐,我没别的意思,就是这么提一下。”桂龙海理解她的感觉,小声说。

    “桂科长,你不好再让我绝望的!我再受不了了!”秦雅丽看着他,喃喃地说。

    傅雪岚也听明白桂龙海的意思,这片布上没血迹,似乎可以说,晓烟姑娘那天,并没有穿这件衣服!但再怎么说,这也只是一种可能,做不得数的!

    她就拉着秦雅丽的手说:“龙海的意思,不是让你有多大的希望,就是让你今后多注意一下。认真地说,我们今后也会注意!真的,就是平时多注意一下!我们什么都不想,什么也不期盼,只是多注意一下,四面看一看。说不定,就看见了!”

    秦雅丽喃喃地说:“傅医生,你是菩萨医生,拜托你,今后无论如何都要帮我注意一下子!你知道的,我不敢在这上面多想什么!真的不敢想!如果……如果……不,不,我不想再说这个了!有些事,我想得太多了,反而更坏!傅医生,求你多注意一下!”

    傅雪岚望着她那张近乎恐惧的眼神,以及在恐惧眼神之下隐藏的期盼,自己也不知该对她说什么好了!

    一周之后,秦雅丽的从军任职下来了,她被任命为政治部秘书处秘书,少校军衔。

    秦雅丽自从投入到工作中,精神状态这才逐渐恢复过来。

    2-31

    重庆,十八梯。

    金钱帮的孩子们开创了一项新业务,为“开天窗”的报纸送稿件。

    他们连续“试营业”五天,就让他们了解到一些他们以前从未想到过的事情。

    第一项,他们这才注意到,重庆现在有许多报纸和刊物,但大多数报纸和刊物都是抗战以后,从外面迁移进来的。

    比如:《新民报》在通远门,《南京晚报》在工局街,《中央日报》和《扫荡报》在民权路的同一栋楼里,《新华日报》在化龙桥,《大公报》在李子坝正街,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报纸都是从外地迁到重庆来的。

    第二项,所有报纸和刊物都要接受新闻检查所的检查!甚至《中央日报》这样的党报,《扫荡报》这样的军队报纸,也要接受检查!偶尔的,也会被“开天窗”!

    但被开天窗最多的,一家是《新华日报》,他们还有一个刊物,叫《群众》周刊。另外两家开天窗最多的,是《大公报》和《新民报》。

    晓烟说:“这几家,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生意噢,我们要勤跑着一点!”

    第三项最重要,设在上清寺的新闻检查所,主要是在上午检查。文章是不是被他们“拍死”了,各家报社中午之前就能见分晓。所以,各家报纸要替换被“拍死”的文章,就要在下午两点钟之前送到印刷厂!再晚,就来不及了!

    晓烟问麻子,“这个生意,咱们做得成么?”

    麻子说:“主要这几家,我和大官人都进去跟人家说过啰。我说我们是跑着送噢,一定不会晚!他们都答应喽,说一有这种情况,就出来找我们。不过么…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